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时间是加速度流逝的。年少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好慢,无聊的时光很多,度日如年。用英语说是“kill time”。那时感觉刀在我们手里,有用不完的小时和分钟,随便“kill”。花钱如流水,百万富翁的感觉。
 
岁数越来越大后,发现时间很不够用。不知不觉中,十几分钟,一个小时,一整天,一个月,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回头想想,却好像什么也没做,白茫茫一大片的不着痕迹。就像现在的钞票,贬值的厉害,没怎么花,几百元就没了。此时才明白古人说的白驹过隙、时光如梭的意思。
 
如今站在年末,新旧交替的时刻,日历就剩下一张。岁月如刀,年龄像待宰的羔羊。当日历翻过去的那一刻,你一年的生命又被杀死了。年少无聊的日子,你想尽办法“kill time”;如今忙碌的时光,感觉就像在时间的刀刃上行走。想想今年的年纪,是不是有点不相信,有点害怕。
 
时间本无年月刻度,就像高山河流本无名字,是人类自己定义的标签。然后在标签的节点,用热热闹闹的仪式,掩盖站在时间女神面前的尴尬和懦弱。不要装模作样的为这一年的碌碌为无而悔恨,好像以前曾经奋发向上,为革命事业奋斗过一样。而且,未来的一年,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生活的唯一真相就是,平淡无奇。
 
就算是有这样的生活,还要感谢命运之神的眷顾。不要谈什么财务自由,建功立业。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年,再平平安安的过完下一年,你的“业绩”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要知道就算你现在的平淡无奇,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岁月静好。
 
生活就是这样,从来没有满足,从来有些焦虑。生活总是在别处,在过去,在未来,唯独好像不是在现在。这就是焦虑和虚无的根源。然而,事实上,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就在今天,就在此刻。生活就是你手头面对的棘手又头疼的问题,或者行将开始的喜悦和快乐。当这一刻开始的时候,把事情做到极致,让快乐充盈心间,就像你不能再拥有一样用力的去生活。此时的一瞬,就是永恒。
 
今天又面对闪烁的光标,再一次准备写2020新年感悟的时候,真的感觉2019新年致辞的文字余温仍在,新的感情又酝酿不起来。壮志激烈,家国情怀,难免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或不过是茶碱或酒精里的幻觉。从《2018,谁的盛世,如谁所愿》,到《2019,在时代的漩涡里找到自己》,感情已经倦怠,审美早就疲劳。最后不如熬几碗鸡汤,慰籍一年的风尘:
 
1,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你只能得到你所爱的。欲望就像磁辐射,起心动念后,对方就会退避。事业,爱情,都是如此。欲望里的得到,都不是曾经的模样;或得到了不是原来的模样。弘一法师说,执象而求,咫尺天涯。带着执念去求,所求反而会远离。静虚,心斋,放下私欲,耳根清静,不请自来。因为此时你生命的莲花盛开了。所谓佛喜。
 
一个做高端保险的朋友很苦恼,说一年多了也没收获,自己专业和营销能力都不错啊。我说先舒展开你紧锁的眉头,好好想你到底是为客户着想还是一心想卖掉自己的产品。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你一心只为自己的时候,别人能感到你扭曲的能量场。所以我看到很多成功的人,都没什么目的,只是因为爱和欢喜。这位朋友喝了我这碗鸡汤后,据说最后换了工作...
 
2,大多数时候,忙碌是良药,速度产生品质。闲生万病,心病最大。懒惰是万恶之源,葛优躺瘫痪的不仅是腰椎,还会有心灵。疾病和罪恶都是闲出来的,人忙起来都没时间生病,退休老干部往往老的最快。所以生绯闻不干正事八卦的一般都是在闲疼的机关和国企。当然,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这里的忙不是那种拼了命的猝死式的忙,那种忙是身不由己是被动的死忙。我这里说的忙代表的是一种紧致的有效率的生活态度,就算休闲和娱乐,也要把事情安排好。另外我的生活经验发现,提高速度有时也会提高品质,尤其是能很好的治疗拖延症。
 
总结的一个规律:以什么为计时单位安排工作计划,决定着你现在的状态。农业以季度或顶多以节气为单位,上班族以月度和工作日为单位,企业家的安排要到上中午,有些大老板要细化到小时和分钟(比如网上广为流传的王健林的时间表)。如果是国家领袖的话,恐怕要精确到秒了。
 
英国文学家约翰逊说过,如果一个人知道第2天一早他就要上绞刑架,没有什么能比这更使人集中精力了。新的一年,要有所提升,先建议从提升计时单位开始,将过去按周为单位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工作),具体到天,天具体到小时。这是时间管理的要义。实在不行向外卖小哥学学,忙碌起来像上战场,自己的生命会感觉很紧致。
 
3,人生就是不断“齐物”的过程。人生“齐物论”三重境界:
 
第一重齐贫富,穷日子穷过,富日子富过,饭疏食饮水而不改其乐。儒家的颜回做到了。
 
第二重齐是非,不要那么多是非心判别心,以我为中心给世界贴标签,看什么都不顺眼,只要不符合自己评价标准的就愤青。放下是非心,判别心,多一份理解和对方立场,多一份慈悲与大众情怀,很多看不惯的就会风轻云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家之境界。
 
第三重齐生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我为万物万物为我;当一个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厉害之端乎”。既然世界永恒,个人也就无所谓生死,庄子之境界。这么大的道理,对我们来说,有用的地方就是在年龄不断变老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对死亡的恐惧。中国人没有信仰,只信此岸不信彼岸,所以没有像样的“死亡教育”,活得反而会很累。去想想庄子、佛陀、基督的彼岸世界,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即使是一种“心理麻醉”,在岁月如刀,我们一天天变老早晚面对这个终极问题的时候也是好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种修行,也可以看作是不断看淡贫富、是非和生死的“心理自我麻醉”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断去拓宽自我认知边界,从理性上构建这些认识,而不是强行的“洗脑式”的自我暗示。洗脑和麻醉都是不可靠的,最可靠的是理性逻辑。也就是斯宾诺莎说的“当你理解万物的本性后就不必在为此受苦”。所以明白的道理越多,对这个世界和自己越容易达成和解;恰相反,越是无知和认知有限的人,越容易起妄加判断,越容易起心动念。所以一个说法是“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因为强者已经看透了现象背后的真实规律,看淡了贫富、是非和生死。因为多年以后,无论你多富有、多正确、多聪明,都是一样的结局。
 
4,多交一些凭感觉喜欢但“无用”的朋友。“人无癖不可交”的意思是不是说人没有癖好就人品不好,而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热爱的东西,只剩下实用的日常,交往起来没啥意思,味同嚼蜡。再延申一点,人没有梦想,就是一条咸鱼,人没有了情怀、爱好和“无用”的美妙之处,只剩下干巴巴的实用主义,才是真的像一条咸鱼。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在这个无情的世界上深情的活着,标准之一就是看他有木有热爱的东西。
 
除此之外,生活有时很无趣,人间有时不值得。活着是个大命题,如何避免在明白了所有的大道理后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除了要有充沛的精力,还必须有足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去抵御生活处境的变化与漩涡。多读书,构建理性认知,而不是因为懒惰被别人洗脑。如果有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去热爱,因为能掀起你内心电波的东西,都是造物主的恩赐。尤其是人过中年之后,就不要再委屈和等待,用尽力气去做你真正热爱的事情。纵然世界很薄情,很不把你当回事;你混了多年依然是如此平凡,四十岁了还不是科长、处长;经理,总裁;没有名车、豪宅,但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你可以为王!
 
5,菩萨畏因,凡人畏果。过程中的尽心努力、正心诚意,才是一个人的可控变量,结果的好坏都是造物主的判决和恩赐。这不是宿命论,而是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实际上,所谓的目标、规划、战略,都是事后来看的“结果正义”。其实大部分时候当事人并没有那么多目标和雄心壮志,当时只是想把事情做好,把问题解决。比如成功的企业家,现在回头看起来好像是有战略、有设计的事业,但问他当时想什么,想的都是如何给员工发工资,如何保住客户,如何应对同业的不良诡诈的排挤。辉煌和伟业,都是成功后历史复盘的逻辑。红军长征从历史来看是伟大的北上战略,但在当时只是想找个生存和立足的地方,偶然间从报纸上看到了陕北根据地。当年的马云,其实也没想过能建立阿里巴巴这么大的帝国,当时只想充满激情的想把借鉴来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二战中的德国,一开始也只是想打通但泽的波兰通道,是局势一步步把希特勒推向了征服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所以,当别人问我写文章有什么目标和职业规划的时候,我真的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只是想把每一篇文章写好。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想写,而是不写文章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人生大多数时候是无趣的,只是在不那么无趣和很无趣中做一些选择。对我来说,写文章很累,但不写文章更累。
 
调侃的累了。最后忍不住想用一碗“毒鸡汤”结尾,当你觉得人间很不值、很无趣甚至坚持不住的时候就读一下:
 
人生最有滋味,莫过于两个字:一个是“忍”,一个是“熬”。
 
这是银行的一位大领导跟我说的,也是他在体制内生存发达的根基。但是好在,我把这两个字,用在了配得上“忍”和“熬”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不再为虚度年华“忍”和“熬”。
 
所以,2020年,我希望你的人生是快意的,能够不喝这些鸡汤就可以很舒服的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祝你发财。
话题:



0

推荐

赵建

赵建

189篇文章 268天前更新

西泽资本(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特聘硕士导师,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特约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特约研究员,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新华社特约分析师、财新、雪球、格隆汇等专栏分析师,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多篇财经评论文章阅读量超过10w+,在业内引起较大的反响。曾担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平安银行宏观研究中心主任,在美国尼亚加拉大学金融实验室、招商银行总行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宏观经济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江海论坛》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专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财经评论百余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