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赵建 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
 
2018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40周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进程,也就是货币金融持续深化、持续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在支持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向全球讲述了一个“经济增长奇迹”的故事,也向全球讲述了一个“大国金融崛起“的故事。
 
过去四十年,也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四十年。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离的”初级改革阶段”;90年代,商业银行自主经营的”商业化阶段“;本世纪初的“股份制改革阶段”,以及最近几年推动的“转型和开放阶段”。可以说,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中国建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货币银行体系,这个体系有着丰富多元的生态结构:既有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有服务经济转型具有专业和创新优势的股份制银行,也有深耕地方经济和三农经济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这个商业银行生态,既有顶层设计的总体建构,又有经济和产业体系的内生要求,在很长时间保持着与实体经济的良好互动关系,同时承担着复杂的货币政策传导职能。
 
在这一历程中,上市银行是股份化改革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必然成果。新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顺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要求,经营管理体系开始与国际标准体系对接,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从大型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商行、农商行,依次逐步加入了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行列。这些银行,在上市前满足了IPO各项严格的财务和非财务要求,上市后又经历了资本市场和各类投资者的考验,可以说是当前中国银行业优秀的”生产力代表“。据《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18》(以下简称”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4月30日,中国上市银行数量已经达到41家,其中5家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9家是全球500强银行。截至2017年末,中国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66.72万亿,占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约85%。
 
上市银行依靠资本市场化的优势,在响应国家金融战略和转型方面也走在了前面。2017年至今,中国银行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部国际环境变得极为错综复杂,国内防风险攻坚战又进入关键阶段。面对这些巨大变动,上市银行一方面坚守初心和定力,继续坚定不移的推动改革转型,追寻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也做好了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的准备,抓住中国新旧动能转换中新的产业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服务;面对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外部环境,扎扎实实做好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内功。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上市银行积极相应宏观审慎监管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尤其是按照资产管理新的监管政策,加快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和整固,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减少和消除宏观风险的隐患。可以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上市银行为稳定宏观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结构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撑起了一个大国金融的“脊梁”。
 
从《分析报告》中,可以读出中国上市银行2017年以来的几个亮点:一是在公司治理方面,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了具有中国特色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尤其是探索如何发挥党委会在纪律监察和合规管理方面的作用;二是在战略管理方面,顺应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客户需求和业态结构的新变化,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修订和校准,体现出战略管理一致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三是在管理转型方面,稳步加快了适应资产管理新规的资产负债表重塑,在建立囊括表内外业务的广义资产负债管理框架方面,上市银行都走在了前列;四是在业务创新方面,转变了创新思路,夯实了“一切创新都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总原则,同时进一步探讨金融科技和开放银行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上市银行的金融创新变得更加踏实、更加稳健。
 
2018年,中国内外部环境变的更加复杂严峻,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然而放到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总进程来看,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客观规律。一个大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和崛起,势必也会遭遇更大的风浪和挑战,正所谓荣耀和挫折同步。上市银行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平稳发展阶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转型和变化阶段,也应该承担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新时代赋予给中国上市银行的新使命。
 
本文发表于《金融时报》(11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赵建

赵建

189篇文章 268天前更新

西泽资本(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特聘硕士导师,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特约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特约研究员,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新华社特约分析师、财新、雪球、格隆汇等专栏分析师,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多篇财经评论文章阅读量超过10w+,在业内引起较大的反响。曾担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平安银行宏观研究中心主任,在美国尼亚加拉大学金融实验室、招商银行总行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宏观经济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工作。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江海论坛》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专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财经评论百余篇。

文章